|
招投標電子化“大有看頭”:助力放管服,推動行業信用體系建設 二維碼
發表時間:2020-01-17 10:00來源:工保網 近年來,在國家政策的有力推動下,我國工程擔保制度快速發展變革,日益在工程建設領域發揮重要制度保障作用。在擔保形式上,國內工程擔保市場正經歷著從傳統現金保證金形式向擔保保函形式的快速轉變,與此同時,擔保保函自身也日益呈現出顯著的電子化發展趨勢,電子保函逐漸展現出多方面優勢特點。 具體而言,電子保函相較于紙質保函形式,具有辦理簡單便捷、方便查驗真偽、全程電子留痕的特點,技術優勢明顯的特點。 1、投標電子保函可實現7*24小時線上辦理和管理,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企業在線完成保函辦理,大大節約時間成本,管理方在線管理降低管理成本; 2、線上CA鎖方式驗證身份并申請開具電子保函,可實現全程留痕,方便查驗真偽,追本溯源,能夠有效加強交易監管,令招標方防患于未然; 3、電子保函服務平臺建設,能夠為政府監管提供有效數據技術服務支持,有利于行業市場信用體系建設。 上述優勢特點形成了電子保函形式發展的內在原因,同時,來自國家政策方面的有力推動,真正形成了紙質保函向電子保函形式的發展趨勢。 1、招投標全流程電子化與放管服精神推動 發展投標電子保函,既是招投標電子化的必然進程,也是深化“放管服”的重要環節。 招投標全流程電子化 早在2013年2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便公布了《電子招標投標辦法》這一推行電子招投標的綱領性文件。辦法頒布以來,招標投標領域逐漸建立起了電子化的投標、開標與評標。 2017年2月,發改委聯合工信部等六部門印發了《“互聯網+”招標采購行動方案(2017-2019年)》,進一步加快了電子化招標采購的發展腳步。方案指出:2017年要建立健全電子招標采購制度,依法必須招標項目基本實現全流程電子化招標采購。 深化“放管服”的重要環節 2018年3月,國務院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2018年我國將深化“放管服”改革,進一步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貫徹“放管服”改革精神,部分地區積極采取措施落實電子保函的推進工作。 1、2018年7月,遼寧省大連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簽發全國首單投標保證保險電子保單保函; 2、2018年8月,內蒙古包頭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在全流程電子招投標的基礎上引入投標保證金電子保函業務; 3、2018年8月,四川省達州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也啟用了啟用投標保證金電子擔保保函; 4、2018年12月24日,四川首樂山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上線電子投標保函系統等。 紙質保函電子化,既是政府在幫助企業減負上的更進一步,也是推進工程擔保制度的必然進程。2019年5月29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深化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整合共享指導意見》,強調要促進數字證書(CA)跨平臺、跨部門、跨區域互認,逐步實現全國互認,推動電子營業執照、電子擔保保函在公共資源交易領域的應用,以降低企業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這意味著招投標領域真正迎來“電子保函時代”。 2、推動行業市場信用體系建設 工程保函的電子化發展,除了具有辦理過程簡易便捷,節省企業辦理成本的優勢特點,還有利于幫助政府部門進行有效行業監管,推動行業市場信用體系建設。 數據系統平臺對接實現動態數據監管 不同于依賴紙質資料與人工采集的傳統監管模式,電子化的投標保證保險系統能夠實時統計投保數量與保險金額等數據信息,通過與各地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實現系統對接,為監管部門提供可監測的動態數據,精準反映本地區投標保證保險使用情況,尤其是串通投標、弄虛作假等投標違約情形,為監管部門工作提供有力依據。 電子化信用數據構建企業履約信用體系 保險公司在承保工程投標保證保險業務時,為防范和避免相應信用履約風險,必然會對招標人信息、投標人信息、項目情況、投標人財務狀況、經營管理能力、工程業績、誠信記錄等信息進行全面審核,電子化發展后的工程保證保險產品不僅可實現將上述信息錄入系統平臺,還能追蹤記錄其履約真實信息數據,在不斷積累的過程中形成企業的履約信用系統。 此外,投標擔保保函僅是整個工程擔保中的一部分,招投標后的工程履約保函、預付款保函、質量保函、農民工工資保函等信用履約情況,才能夠構成完整的項目真實履約情況。投標保證保險電子保函服務平臺,是我國工程保證保險產品電子化的初步發展,未來隨著其進一步發展完善,通過從項目初期入手,全過程跟進追蹤項目工程擔保(履約、質量、農民工工資保函)的真實履約情況,將能夠真正實現“保函電子化”、“有紀錄行為追溯”、“守信得償,失信懲戒”的信用機制。 現金保證金形式向擔保保函形式的轉變,是我國工程擔保制度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由紙質保函向電子保函的發展形式轉變,也將成為我國工程擔保未來重要的發展趨勢。 |